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保障人民健康领域做出诸多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建设,将人民健康置于社会文明进步基础的高度,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健康中国建设重视程度达到全新高度。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要议题。理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优先发展人民健康的逻辑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规定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创造现代社会的能动力量,是社会现代化实现得以依赖的根本主体,实现人的现代化、满足人对幸福的追求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健康是人对幸福的基本追求,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方面。通常而言,社会成员的普遍健康水平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极大地发展了人类的医疗卫生水平,在人类的健康水平提升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其领导力量的阶级局限性,保障的是少数人的健康权而非大多数人的健康权,社会内部不同阶级之间健康水平差异较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英国曼彻斯特富裕阶级的平均寿命是38岁,而工人阶级人均寿命仅为17岁,在利物浦,富人阶级平均寿命则是35岁,后者为15岁,特权阶级的寿命是普通公民的寿命一倍以上,基于此等现实,马克思引用了医师西门的话“工人实际不可能保证自己第一权利——健康权”。资产阶级的卫生立法与保障群众健康举措,大多是在工人阶级的斗争压力下与进步学者的呼声中颁布的,半推半就的承认国家有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这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从诞生之初便忽视最大多数人健康,其所标榜的“人权”实质上为少数人所享有。时至今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时,许多医疗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死亡率居高不下,仅美国就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病例超过百万。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现代化,保障人民健康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目标。换言之,在社会现代化方面以社会全面进步为追求,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建立“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理想目标。人民的健康无疑是人的全面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人民健康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高度重视。20世纪,列宁就领导人民在制定俄共党纲和苏维埃宪法时明确写到人民享有健康权。在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基础与共同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制定了健康的定义,并承认人民群众应有健康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思想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于人民健康权的追求与不懈努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视人民健康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二、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客观要求

  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健康关乎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命质量,是最基本的权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保障人民健康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同样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与执政要求。

  人民健康保障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卫生运动,在中央苏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颁布《卫生运动纲要》、创办《健康报》,将医疗卫生工作与政治任务和军事斗争紧密结合,成功保护了苏区人民免受疫病侵袭。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解决当时城乡疫病流行现状,毛泽东要求:“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先后开展“除四害”“两管五改”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卫生健康保护工作,有效控制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传染病盛行状况,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生活状况。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爱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工作方法,开展第一个以城市创建为主题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2016年《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发行,制定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等重点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进一步发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了全体人民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重点逐渐由医疗管理转变为健康服务,开展健康中国战略,2016年8月,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展开,同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进一步明确健康中国战略建设,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先后组织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关于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的意见》等文件,对健康中国行动进行全面部署与谋划,为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

  回望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人民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从中共苏区开展的卫生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再到现如今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党始终是人民健康事业的开拓者、奋进者、建设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安全与生命质量层次需要程度逐步提升,健康需要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特点,人们不仅希望看上病、看好病,更希望少生病、不生病;看病既要放心,也要舒心,这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将卫生健康事业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好贴合人民群众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三、人民健康水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一方面,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事业和基本追求;另一方面,卫生健康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国有14多亿人,超过了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此体量巨大的人口整体迈入现代性社会,其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世所罕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劳动者的个体劳动效率,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健康因素同样也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内容,为进一步保障全体人民更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为人民社会生活营造健康环境,构筑人民健康安全防护屏障,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依靠人民,同样也为了人民。无论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还是享用现代化建设成果,都需要以健康为基础,健康既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前提,也是现代化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发展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面性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内在蕴含着人民健康的目标要求。

  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健康作为影响劳动的直接因素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提升劳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帮持。保障人民健康能够有效降低公众“预防性储蓄”心理。通过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群众消费敏感性,提升人民群众消费信心与消费能力,刺激经济发展,释放经济活力,为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有利性条件。人民健康优先发展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人民大众对于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模式转变,依托于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强大的消费潜力,使得大健康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章资助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吉林大学大学生理论学习研究科研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的原创标识性概念考释研究”。(刘一帆,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龙涛,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本网部分文稿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本站整理发表的目的在于公益传播,分享读者。
如您不愿参与公益共享或认为权益受到侵犯,请与编者联系,我们核实后积极回应诉求并及时删除,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