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含悲,人民思念。2025年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9周年纪念日。北京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记忆》栏目为此特别策划,邀请毛泽东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毛泽东侄女毛小青、毛泽民外孙曹耘山、郭沫若女儿郭平英、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等嘉宾一起,讲述毛主席的书信故事,带领观众从书信中品读伟人风范。
在专访现场,毛小青深情地讲述起毛主席与堂弟毛泽连之间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从家书中窥见毛主席血浓于水的亲情。毛泽连是一位地下党通讯员,早在1929年的一个夜晚,他在一次送情报途中遭遇国民党追杀。为了保护重要情报,他毅然跳下了山崖,这一摔不仅让他左眼受了重伤,还导致逐渐双目失明。
毛主席一直牵挂着这位堂弟。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8月,毛主席搭信给驻长沙的四野部队,嘱托他们一定要找到毛泽连,并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希望泽连弟弟能亲眼见证共和国的成立,让他知道毛家为共和国成立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没有白费。
毛泽连来到北京后,毛主席安排毛岸英护送他住进了同仁医院进行治疗,这一住就是三个月。在毛泽连住院期间,毛岸英每天都会到医院探望他,为他送去水果、小米粥等食物,给予他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毛主席生前工作学习极为繁忙,但仍然抽出宝贵时间写了很多珍贵的书信,以此与至亲好友沟通交流,表达心中的乡愁。在毛主席致老师毛宇居的信中,体现了他对毛泽连满满的关爱。
比如,1952年7月11日,毛主席致毛宇居信中写道:”接泽连的信,六婶病故,他自己跌断了脚,不知实际情况如何,脚还有诊好的希望否?他未提到要钱的话,不知他的生活尚否过得吉否?”。
毛泽连始终牢记主席三哥“舍小家为国家”、“有困难自己抗”的家风家训。家书中,毛泽连没开口提及钱的事情,毛主席却主动想到了堂弟可能面临的生活困境。他对亲人的疾苦与坚强感同身受。
又比如,1954年10月29日,毛主席在给家乡同学邹普勋的信中提到“我弟毛泽连要求来京治眼病,请邹普勋兄告诉他,亦可同来。除你们四人之外,别人都不要来。”
在毛主席和毛泽连诸多书信中,毛主席称呼毛泽连最多的是“润发贤弟”“我弟”“泽连”。没有“堂弟”等带着生份感的称呼。简简单单的称呼背后,是毛主席对泽连兄弟的亲近疼爱和深切牵挂。
这些书信从一个独特的微观角度,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的一面。他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着博大的胸襟;同时,我们也感知到毛主席作为兄长的柔情,他情系桑梓,亲切近人,对亲人的怜爱溢于言表。